09-03
初秋烈日炎,田野青纱绿。一株株甘蔗拔节生长,空气中弥漫着甘蔗特有的清香。田成方、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楼相依。蔗糖产业全链开花,蔗农日子越过越甜,“甜蜜事业”充满新希望。
作为中国“糖罐子”的广西,近年来蔗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困局却一直以来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收率长期徘徊在3%—5%之间。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损失率高、含杂率高、破兜率高、出苗率低严重影响了机收的质量与效益,蔗田宜机化基础薄弱、收获机具适配性低也是导致机收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广西糖料蔗亩均生产成本为2478元,其中砍收成本约650元,占总成本的26%;人工砍收糖料蔗量每人每天1~1.5吨,单台联合收获机机收蔗量每天60~80吨,分步式机收的砍收环节每人每天砍收蔗量6~8吨。甘蔗收获成本成为制约糖料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糖料蔗机收水平是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亟需解决的必答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现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东亚糖业高度重视机械化发展工作,始终将糖料蔗机械化视为驱动糖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积极提升糖料机械化收获水平,多年来持续加大在机械化收获领域的探索力度与资金投入,糖料蔗机收比例不断提高。2024/2025榨季,东亚糖业旗下的扶南精糖公司糖料蔗进厂量123万吨,机收进厂量21万吨,占总进厂比例达17%,全区排名第一。通过扶南精糖公司引领带动,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整个集团层面糖料蔗机收水平不断提高。
东亚糖业糖料蔗机械化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得益于以下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是创新模式筑牢机收根基。公司大力推广“现代农场”模式,将精准导航技术融入土地深耕细作,采用起垄双蝶盘种植,充分实施现代农场“土壤改良、固定机耕道、减少耕作的频率和力度、蔗叶还田”四大关键技术,实现甘蔗从机耕、种植、田管、收获等环节的科学化管理,使种植过程更加高效、规范,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公司创新性推出1.5米以上种植行距补贴政策,大力扶持蔗农按照适宜机收的标准开展糖料蔗种植。截至目前,扶南东亚公司已累计完成6万亩现代农场建设改造,种植管理成本大幅降低,未来三年计划拓展至15万亩。
二是着眼长远优化机械收获流程。公司对机收甘蔗入厂给予3%的甘蔗质量扣杂优惠;公司还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输调度体系,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安排满足要求的机收甘蔗运输车辆,确保甘蔗从田间到糖厂的运输畅通无阻。
三是引入先进机收设备发挥示范效应。东亚糖业购置了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该机配备了高效的切割系统和搭载精准智能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后收割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为集团公司蔗区推广机收工作树立了良好范本。
四是引进国际人才提升机收水平。公司充分发挥中泰合资企业优势,聘请了2位有着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泰国专家常驻公司。在专家的长期悉心指导下,公司在糖料蔗种植规划与机械化收获的衔接、收获机械的操作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下一步,东亚糖业将持续投入糖料蔗收获机械研发,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强化合作促进规模经营,建立更加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帮助蔗农解决在机械化进程中遇到的技术和资金难题,鼓励蔗农积极参与机收推广; 同时,继续引入泰国现代农场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加强现代农场技术人才培养,为全面提升机收水平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当前东亚糖业已成立了三个蜜朋农业科技公司,致力于发展甘蔗“现代农场”,以实现全程机械化、降低机收含杂率和损耗率为导向,计划从农场规划、土地平整、种植行距、行向行长、种植方式、种植品种、病虫害防治、防草控草、中耕培土、碎叶还田、深松施肥、肥料用量、砍收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不断解决优化机械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争找到最适合企业实际的机收方案。
2025年8月26日,自治区召开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快补齐糖料蔗机收短板、全面提高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作了全面部署。《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启动,三个榨季机收率由5%左右分别提升至10%、15%、20%。行动方案坚持“宜联则联,宜分则分,利益联结,各方兼顾”的工作思路,统筹调动糖厂、蔗农、机手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断提质、降本、增效,奋力走出甘蔗机收困局。
东亚糖业将积极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在既有基础上,培育发展糖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快机收科技创新步伐,努力提升机械化收获水平,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文:公共关系部/宁世忠
编辑:人力资源发展部/冯发创
最新新闻